为进一步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无锡市政协连续3年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等活动,助力无锡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更好发挥红色资源历史价值、纪念意义、教育功能,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做好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充分认识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从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增强使命感。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格外重要。要从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障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论述,通过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社会各界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增强责任感。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通过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不仅为群众提供精神滋养,更为国家发展注入文化动力。从扛起“勇挑大梁”时代担当的高度增强紧迫感。无锡既是经济大市,担负“挑大梁”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红色底蕴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要以实际行动保护利用好无锡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红色资源,以其蕴含的伟大精神感召和激励广大市民,广泛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系统保障,着力提升红色资源保护管理水平

       发挥法规的规范引导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推进实施“薪火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开创无锡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新局面。健全保护利用机制。全面摸清红色资源家底和保存现状,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制度,落实全面普查、登记和建档,让保护传承工作有据可循。结合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文物藏品等的专项调查和险情排查,做好可移动红色物质资源保护管理,构建预防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管理体系。设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文化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的格局。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依托无锡滨江(长江)沿河(大运河)临湖(太湖)的独特位置,围绕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一批红色资源保护修缮工程,着力改善不可移动红色资源保护状况。加强红色非物质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做好对口述史资料、红色故事等的调查、征集和整理,确保红色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突出数字技术赋能。谋划建设全市红色资源数据库,继续推进“数字革命文物库”建设,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对红色资源予以保存和展示,推动资源系统性整合。鼓励各地区突出本地特色,探索建设红色数据库,实现红色资源数字化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积极推动建立全市红色宣讲员数据库,汇聚专业讲解员、志愿宣讲员、未成年人红色宣讲员等资源,助力提升红色宣讲质效。

       三、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工作法规体系

       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同心协力,需要科学谋划、久久为功。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工作涉及宣传、党史、教育、文旅、退役军人、民政、财政、住建等多个部门,保护管理职责也分属各级党政部门。市级层面要明确牵头部门,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全市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工作,形成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参照新出台的《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组织开展立法调研,适时制定出台市级《条例》,推进实施“薪火传承”三年行动计划,更好为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保驾护航,努力开创无锡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新局面。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纳入“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着重补齐在红色资源界定、多元产权处理、革命精神研究、红色资源传承运用等方面的短板,构建活化利用红色资源的“四梁八柱”。

       四、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纪念意义、教育功能,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深挖红色内涵。依托党史研究专门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红色文化,策划创作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革命改革建设的红色影视、红色文学、红色剧目,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精品。注重教育引导。持续推进红色教育阵地建设,推动红色资源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让青少年在红色熏陶中认清“根”和“魂”、坚定理想信念。拓展公交、地铁、广场等公共红色教育空间,用好用活数字载体,鼓励市民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红色遗迹,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创新宣传形式。主动适应时代特点和受众需求,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平台作用,加强数字赋能,用好“两微一端”和VR、AR、AI等前沿技术,创新“有意义+有意思”的宣传方式,让党的故事、革命故事、红色人物故事更加生动可感、直抵人心。

       五、注重融合发展,激活新时代红色文化发展新引擎

       推动红色文化与文旅深度融合,是激活新时代红色文化发展新引擎的重要途径。注重多元联动。将红色资源与无锡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产业结构、现代创新元素等通盘考虑,加强融合联动、综合发力。加强资源整合。持续培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绣花功夫做好食、宿、行等配套公共服务,推动散落各地区的红色地标“串珠成链”,打造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旅游项目。拓展产业链条。积极探索“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乡村振兴”“红色+生态保护”“红色+科技”“红色+非遗”等新业态,推动红色资源成为研学游学新阵地、乡村振兴新杠杆、AI科技新前沿、文化创意新载体,更好激发红色产业发展动能。(《江苏政协》2025总第3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