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沐新晖,街衢焕翠微。霞踪今更在,云伴鹤声飞。”400年前,一代游圣徐霞客从江南澄地走出,开启万里遐征,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成就“游圣”美名。徐霞客既是江阴的骄傲,也是江阴精神的灵魂。
“你看这青砖黛瓦间的‘霞客印记’,既留住了乡愁,又添了新景!”近日,江苏省江阴市政协专题调研霞客国际文旅中心项目,站在徐霞客镇马镇城市更新项目现场,江阴市政协委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旻指着不远处的徐霞客故居,向委员们介绍着城市更新中的“政协智慧”。
2024年10月,在江阴市政协组织的关于历史街区保护的专题调研中,大家发现居民有个共同心愿,既盼房子“换新颜”,又怕老底“断了线”。调研组据此形成的建议提出“微更新”方案,拆除破损挑檐时严格保留传统形制,涂刷外墙选用与江南水乡协调的“黛瓦白墙”色系,连空调外机都统一加装仿木格栅——既藏住现代设施,又透出古意。如今,漫步徐霞客镇,“霞客游记”主题步道的石刻与沿街商铺的灯笼相映成趣,古驿道文化长廊里,老人摇着蒲扇给孩子讲“游圣出行”的故事。
“这里比家里凉快,每天都来走两圈!”傍晚的虹桥南路下沉广场,市民王老伯跟着音乐打太极,身后的灯光把运河倒影染成金色。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江阴人印象中“设施陈旧、空间昏暗”的桥下死角?
“改造前我们蹲点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周边居民缺个能歇脚、能交流的地方。”江阴市政协委员,江阴城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炜说。作为项目设计单位负责人,他带着团队精心策划设计方案,保留原有乔木遮阳,增设透水地砖防积水,连休息座椅都做成弧形——方便老人聊天时“面对面”。如今,这个北接忠义街、南连八字桥公园的下沉广场,成了S1线南门站旁最热闹的“城市会客厅”。
如果说口袋公园是“小微幸福”,加装电梯则是老小区居民的“头等大事”。“从申请到完工只用了3个月,多亏了政协提案推动的好政策!”澄江街道千禧苑的张阿姨说起新电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2022年起,江阴市政协持续多年将《关于我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建议》列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聚焦加装电梯的“审批流程长、分摊费用高、邻里意见难统一”等难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综合各方意见形成解决方案,相关建议已有效融入今年新修订的《江阴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实施办法》中。
“建议在锡澄运河公园增设商业设施,方便游客消费”“老旧小区停车位不足,可试点‘错时共享’——晚上开放机关单位车位,白天居民车位供商户使用”……2023年9月,在江阴市政协“城市建设管理·城市更新”委员议政会上,委员们的“金点子”被逐一记在政府部门的工作台账上。
2024年9月,江阴市政协形成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江阴市“智慧停车”的建议》,凝聚20多名委员心血。其提出的“错时共享”方案与“先离场后付费”惠民模式成效显著,在政策试行首月即盘活了300多个闲置车位。
“城市更新就像给老房子换新装,既要好看好住更要实用耐用。”江阴市政协城建环保委主任沈宏伟望着同样经过政协持续建言推动而焕发新生的国乐岛的灯光说,“委员们的职责,就是帮着把‘民生针线’织得更密,把‘文化扣子’系得更牢。”
从徐霞客镇的青砖黛瓦到运河边的璀璨灯火,江阴的城市更新里,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密码。政协委员们用脚步丈量民生需求,用智慧守护文化根脉,通过重点提案督办、专题协商、视察监督等扎实履职,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在城市迭代中触摸到温暖的脉搏。这既呼应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蓝图,更诠释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人民政协报》(2025年08月23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