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提振消费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性。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
无锡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把“聚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列为9项协商议政活动之一。3月至5月,无锡市政协联合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分别赴无锡市商务局和宜兴市、梁溪区调研,并赴重庆市考察,围绕当前提振消费主题,与政府部门、商贸企业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等通过现场察看、互动交流、座谈研讨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现对比国务院确定的国内5座率先开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经验做法,提出如下建议:
一、理顺体制机制,积聚政策势能
一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高层级建立促进消费工作服务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强化专班力量,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增强促消费各项政策和大型现场活动审批的取向一致性。加强消费工作统计分析,积极借鉴上海、重庆等地经验,建立首店引进、国际消费占比等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二是精心编制专项规划。坚持国际视野,突破固有思维,深刻剖析2025年央视春晚长尾效应突出的丰富内涵、客观逻辑,坚定无锡“江南水乡、工商名城、人文胜地”信心,因地制宜,高标准编制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十五五”专项规划,抢抓当前机遇,持续探索具备可操作性、能落地的提振消费政策措施。三是跟进国际化配套政策。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大力引育体现“465”现代产业集群优势、具有鲜明区域标识度的平台经济,努力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模式。积极对上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进一步完善外籍人士在锡食宿、出行、休闲、购物、支付等便利措施,扩大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覆盖范围,探索更多240小时过境免签应用场景。
二、强化协同发力,深化业态融合
一是统筹全龄全时消费场景。构建“日间经济提质、夜间经济扩容、全龄需求覆盖”分时分级消费体系,突出品质消费与首店、首发、首展效应;依托商业街等载体打造“运河不夜城”IP,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针对青年群体聚焦明珠广场、锡上MONO建设长三角二次元基地,打造动漫主题街区与漫展分会场;针对银发群体完善惠老助老服务,打造高品质银发经济综合体,激发“有钱有闲”老年群体消费大潜力;针对亲子群体在综合体、景区等普及亲子卫生间、母婴室、手推车步道,打造一站式遛娃胜地。二是推动产业协同。深化农文旅商康体融合,提高“无锡马拉松”品牌尺度,进一步围绕网球、击剑等新建场馆举办系列公开赛,配套设立“赛事消费嘉年华”,联动主要商圈推出限量联名商品。契合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未来显示等未来产业发展,大力探索新的消费场景,以新消费培植新业态、促进经济新的增长点。依托阳山水蜜桃、宜兴红茶、鹅湖玫瑰等地理标志产品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茶田民宿”“果园研学基地”“城郊星空露营地”,开发“采摘+非遗体验”线路,吸引城市客群“微度假”。三是深化区域协作。构建联动格局,加密主城区与江阴、宜兴的快速交通网络,支持江阴增强跨江消费吸引力和宜兴在长三角“一地六县”中的消费辐射力;联合常州、苏州共建“太湖湾消费走廊”,探索环太湖城市景区合作开发“跨市消费通票”,推动长三角消费券互认、异地售后联保,激活“票根经济”。全力推动传统地标商业综合体等优质存量资源转型升级、盘活再利用,建成区域消费引领示范区。进一步丰富我市国内外近60家“科创飞地”的内涵,创造性设立“无锡消费展示中心”,积极对接国内外优质采购资源。
三、突出品牌地标,提升国际影响力
一是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持续引进国际顶奢品牌旗舰店,加大力度支持知名综合体市场化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国际高端消费市场能级提升。策划“太湖国际消费季”品牌,发挥友协组织优势和国际友城纽带作用,联合国际名品策划全球新品联名首发活动。举办“无锡国际文化节”开展非遗体验,探索整合景区、餐饮、交通功能的国际游客平台,开发“无锡全球旅游线路”,通过外国驻华使馆、国际航空公司向港澳、日韩、欧美市场推广。二是焕新老字号品牌。加大投入,持续推动历史街区文化及锡剧、精微绣、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陶等国家级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时代性表达,彰显世界独特文化符号;重点支持“中华老字号”和“江苏老字号”守正创新,探索融入国潮元素,推动老字号年轻化工程,建设“老字号出海”线上专区。推动地域特色品牌升级,联合海内外主流媒体、自媒体名人大V策划拍摄无锡美食“种草”纪录片、VLOG等,深化“无锡美食让你甜”品牌推广。三是引育新兴消费地标。深化地标性商文旅魅力商业服务带建设,力争打造3至5条米其林指南、黑珍珠认证美食街区,引入多元、潮流、现代复合业态,推动文商体旅融合热门景点发展,持续提升辐射力和影响力。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趋势,精心策划、抢先布局大型“数字化”主题消费场景,增强沉浸式交互体验感,致力打造为“人”服务的消费新标杆。
四、推进共同富裕,激活消费潜能
一是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持战略定力和韧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推动无锡产业结构根本上调整优化,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大幅提高主要依靠知识和技能实现就业的城市年轻劳动者比例,促进城市中高等收入群体壮大。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创新动力、社会责任感。二是积极释放消费潜力。创造性落地“带薪休假+错峰消费”制度,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探索试点;推行“工作日折扣通票”,推动非假日消费与本地居民消费提升。拓展“以旧换新”、消费券补贴使用范围,对康养辅具、宠物智能用品等新消费增长点进行补贴拉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质农村食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和环境,进一步放大、变现农村生态和乡愁价值;持续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延伸电子商务服务半径,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让农民更富,消费更旺。三是切实落实投资于“人”。以更大力度加强公共服务领域有效益的投资,引导广大群众敢消费、愿消费。特别是采取有力政策措施降低居民生育成本,探索从就业端和企业端发力,让年轻职工感受到生育是福、得实惠;进一步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机制,深化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互补衔接、互促共进。持续保持水、气污染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高投入力度,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首善之城。
五、做实安全环境,擦亮服务底色
一是构建质量安全体系。一体推进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高品质城市安全建设,健全并落实各消费场景安全服务措施。对市场出现的新兴消费适度宽容,在发展中予以规范监管。加强联合执法,重点整治敏感问题,在重点景区实行不抬价、无假货和7天无理由退货等消费保障措施,提升游客消费体验。二是提升智慧监管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标建设全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积极拓展在线即时服务消费场景治理工作,整合12345热线、网信舆情监测等数据,实时监测全市域客流、消费,实现精准营销与服务。在重点消费场景引入工业企业生产安全监测数字平台做法,全面推广安装一键警报广播装置、配备电气火灾智能监测设备等措施,创新运用AI技术进行风险识别、建模与监控。三是夯实城市服务基底。注重从细节处下绣花功夫,强化公共场所禁烟、遛狗拴绳等事项管理。继续推进外籍人士、残障人士来锡便利化设施建设,构建友好、舒适、人本的消费环境。继续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江苏政协》2025总弟3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