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墙壁、一键唤醒的智能语音窗帘、崭新的定制书桌书柜……小小的房间处处洋溢着温馨。这是今年我市为困境青少年完成焕新改造的一间“梦想小屋”。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团市委已超额完成今年“梦想小屋”为民办实事项目,105间承载着爱与希望的小屋全部交付,为孩子们构筑温暖港湾。

  走进位于曹张新村的一间“梦想小屋”,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户受益家庭为一家四口,父母患有弱视,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开关,时常为找不到遥控器而烦恼。兄妹两人则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过去常挤在餐桌上写作业。深入了解受助家庭的生活“痛点”后,设计师为小屋提供全方位智能化设计,为他们安装了智能语音窗帘、声控灯光系统、语音控制空调,同时对原本拥挤的房间重新规划布局、隔断为两个独立的生活空间,给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妹妹和正值初三学习关键期的哥哥营造了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现在说话就能控制电器,孩子们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桌,生活便利了许多。”夫妇俩感激地说。

  “我市已连续五年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为6—16周岁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主体的困境青少年改善居住条件,已累计建设‘梦想小屋’684间,帮扶青少年695人。”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梦想小屋”的改造不只是单一的“修修补补”,更注重“一户一策”,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与喜好,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家住马山街道乐山社区的一对姐妹长期与父母挤在狭小的房间,在拥挤杂乱的客厅学习。工作人员与专业设计师多次上门,细致了解她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喜好,最终让姐姐拥有了能安心写作业的书桌,为妹妹提供了一处可以自由涂鸦的角落。这种细节上的温暖,同样传递到孤独症儿童小佳的心里,改造团队充分考虑他的特殊需求,在小屋色彩搭配上采用柔和、温暖的色调,并配备适合他使用的桌椅、书架以及收纳空间等,方便小佳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探索世界、发展自我。

  “既要焕新小屋,更要焕新生活。”团市委人士介绍,今年在受助对象的摸排中,更加突出服务“两新”群体,发动无锡市快递行业团工委加大对快递小哥家庭的走访力度,全面掌握符合条件的家庭,实现应助尽助。此外,团市委还结合“希望家长”队伍建设,对有需要的困境青少年开展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等常态化帮扶与走访关爱活动,为孩子们参加暑托班、研学活动创造更多机会,让每一间“梦想小屋”都成为逐梦路上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