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门口”的亲切守护,到“数智化”的科学运营,再到“旅居式”的自由体验……在无锡,一波波贴近需求、彰显温度的养老服务渐次走进现实,一步步从有向优升级,让老年人“养老更享老”。

  新的技术 智慧大屏助科学运营

  在滨湖区蠡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一块实时更新的“信息智慧大屏”成了助餐服务的“指挥棒”。屏幕上,10月以来蠡湖街道各助餐点位的订单量清晰排列:百康区域性助餐中心(震泽)2014单,夏家边社区助餐点1236单,蠡湖社区助餐点779单……位列前三的还被标注上红、橙、黄三色,一目了然。

  据中心相关负责人王英介绍,统计各助餐点位的服务数据是为了通过客流量调整运营策略,“针对客单量大的,我们会总结经验并推广到别的点位,如果部分点位客单量持续偏少,我们也会分析原因并进行阶段性调整。”如今,各点位的“回头客”越来越多,老人都说:“现在吃饭不仅热乎,还很暖心!”

  引入智慧信息系统,养老服务从“经验驱动”升级为“数据驱动”,根据数据更科学地运营各服务点位,“数智养老”新模式初具雏形。

  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都在提升着科技含量。小到家门口的出门提醒器,大到福利院的智能康复设备,新技术不再是网络上、电视里看得见摸不着的“概念”,它们来到老年人身边,切实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新的距离 养老院建在“家门口”

  梁溪区黄巷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位于黄石嘉园小区内,与其他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略有不同,这里不但提供日间照料,还有一整层楼为老人提供机构助养服务。这里没有传统养老院的“距离感”,反而满是邻里般的亲切感。今年8月中旬开业以来,中心2楼的15个房间已有近20位老人入住。

  建在小区里的“养老院”让周围不少老年人获益。傅老伯患有脑萎缩,胡阿姨则做过膝关节置换手术,夫妇俩原本和孩子同住,得知家附近开了养老机构,就一起搬了进来。“我们老夫妻都需要人照顾,这里有专业的医疗服务,离家又近,孩子来探望也方便。”胡阿姨住得很满意,还劝说自己的妹妹一起住进来。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让老年人仍然身处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的服务客群主要是居住在周边5公里内的老人,“活力老人可以到这里来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有短托、长托需求的老人则可以享受机构服务。”9月底和丈夫一起入住的李阿姨选择的理由也是“离家近”,“孩子平时散个步就能来看我们,我丈夫眼睛看不清,有专人照顾孩子也放心。”

  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还有很多,几步路就走到的助餐点位,定期到社区开展理发、修补等为老服务的志愿队,养老服务中心内熟悉各类养老政策的常驻养老顾问……安心享老的背后,是健全的政策体系和专业的人才队伍。

  新的旅途 旅居养老有了新选择

  “住养老院比住酒店好!”来自上海的黄老伯在宜兴市宜和养老公寓住了近一周,赞不绝口。他来宜兴旅游,听朋友介绍住进了养老公寓,“这个养老院地理位置方便,有的景点走路就能到,还管3顿饭,工作人员还会提醒天气变化,比自己住酒店省心多了”。

  “来我们机构入住的多为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的老人,活力老人居多。”宜和养老公寓负责人曹红珍表示,机构的旅居业务是今年5月开始的,“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有酒店和养老机构,我们接待的旅居老人部分是在其他城市的机构入住后过来的,边旅游边养老。”

  令人想不到的是,“旅居”的还有宜兴原住民。徐阿姨年过70,是宜兴本地人,为了方便照顾,她跟着子女搬到南京生活,但还是忘不掉宜兴的老姐妹,时不时会回宜兴住一周半个月。“她是我们的回头客,每次回宜兴都住我们这里。”曹红珍介绍,旅居老人按天收费,每天百余元还包三餐,住过的老人都挺满意,把这里当“第二个家”。

  据了解,目前我市有4家养老机构入选2025年度江苏旅居养老地,宜和养老公寓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养老机构可以为旅居老人提供短期居住、旅居康养、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机构设有较为完善的医疗配套设施,或与邻近的医疗机构签约合作,旅居的老年人入住后如有需求,可以及时获取相应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