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兴市环科园零碳园区先行示范区正式启动建设,6个项目入驻、1个项目竣工、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启动技改扩能。“打造全国领先的零碳园区建设示范区、样板区,这既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考量,也是做强产业规模、加快转型升级的务实举措。”宜兴市政府副市长、环科园管理办副主任周雪强说。
2025年被业内称为“零碳元年”。不久前,“环科园近零碳产业园区”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是无锡唯一入选园区。从传统环保领域向零碳赛道跨越,“环保之都”宜兴正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拓展零碳技术应用新场景,为绿色转型探索新路径。
打造全国示范
三维发力先行先试
锚定零碳发展新坐标,宜兴高起点谋划,将环科园最富潜力、最具条件、最有优势的环科智能制造产业园作为零碳园区先行区。“‘建设端’深化能源绿色革命,‘项目端’引导产业深度降碳,‘管理端’优化能碳双控服务。”环科园经发局局长史黎辉介绍。
产业转型的“零碳实践”在入驻项目中得到生动诠释。作为先行区首个落地标杆项目,伟盈精密科技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深耕汽车精密零部件与冲压模具研发领域,产品直供宁德时代、长春一汽、法雷奥集团等全球行业头部企业,构建起零碳关联产业的核心供给链路。近日,在项目一期顺利投产后,企业迅速启动二期扩建,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出超10亿元,成为本土企业锚定零碳赛道、加速产能释放的示范样本。
目前,先行示范区已精准聚焦新型储能、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集聚10余个高端项目,形成绿色化与高端化并重的产业集群效应。沃盾智能装甲门全球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将设计与智造有机融合,生产全球领先的智能装甲门,开创“高端定制+新零售”“智能硬件+数字化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国量航空航天高精度传动部件及模组智能制造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端传动与执行模组解决方案专业供应商。
在管理端,先行示范区将打造“能碳智算中枢”,为园区企业和项目提供绿电绿证交易、绿电直连、碳汇管理、碳足迹认证、碳标签评价以及节能减排咨询、降碳技术支持等“一站式”能碳解决方案和服务。
“环保+新能源”
培育绿色产业集群
聚焦“双碳”目标,环科园创新探索“环保+新能源”“环保+降碳”等发展模式,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在新能源产业赛道,园区储能产业蓄势勃发,目前共有在建拟建项目近10个,总投资近百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个。“布局新能源产业,既是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更是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的发力点。”环科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远航精密的发展轨迹见证了宜兴产业升级的深耕之路。从30年前布局镍基材料,到去年携手黑悟空科技跻身新能源电池、储能、固态电池头部企业的PACK集成产品合作体系,企业在前沿领域的持续突破,正是宜兴引领产业转型、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的生动缩影。在高性能镍基新型材料产业化项目落地之际,远航精密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林峰信心满怀:“布局固态电池与氢能行业,将助力我们抢占下一个10年的产业新赛道。”同样在新能源领域,远东电池深化“缆储协同”战略,加快核心产品研发,今年上半年智能电池业务累计签订合同超16亿元,同比增长超121%,彰显强劲发展动能。
下阶段,环科园将持续推动新型储能智造园、先进玻璃产业园、国际低碳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快拓展氢气制取、储存、运输、应用的全产业链业态,进一步夯实新能源产业优势。
在新能源产业加速领跑的同时,环科园多点发力,向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数字商贸等领域持续突破,加大重点产业项目招引力度。通过“腾笼换鸟”推动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去年以来已有57个亿元项目快速落地,其中符合低碳发展定位的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70%。产业结构的优化带来显著成效:2024年,园区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1%,领跑宜兴全市;2025年1至8月,备案亿元以上项目30个,较去年同期增加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85%,增长质效持续提升。
创新场景落地
三年碳排放降近一半
走进环保科技大厦,楼顶成排的光伏板正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力,光伏车棚里的新能源汽车通过自发电实现了“绿色续航”,加上微风发电及风光互补路灯,构建起多场景覆盖的可再生能源网络。这个省内首个“风、光、储、充”一体化零碳智慧能源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77.8吨。据统计,园区2024年碳排放总量较2021年下降45.23%。
提供可复制和可推广价值的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环科园在新场景落地与新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通过规划设计、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全链条举措,努力将园区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环科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5月,国内首个“六方共建”的国际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宜兴,推动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直流电技术在国内首次转化;通过水质、能量、营养三重循环体系,将污水彻底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宜兴市新概念工业污水处理厂眼下正加快建设,将于年底前全面竣工……目前,环科园已探索出“国合基地”“概念水厂”等四种科创转化模式。
绿色技术的持续供给,支撑起传统产业“减碳”与新兴产业“创绿”的双向赋能,这背后是园区多年深耕产学研融合与国际合作的坚实积累。依托南宜研究院、中宜生态土等机构,园区开发的污水资源化、污泥协同处置等技术方案已推广至全国超20个省市。与此同时,园区国际合作网络不断扩展——已与丹麦绿色国度等13个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