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一阵阵“嗡嗡”低频噪声从楼下浴场墙外传来,让丰泽苑小区二楼的高阿姨一家难以入眠。不过在梁溪城管广益中队的隔音改造下,这场持续两个月的“夜间困扰”终于在最近得到彻底解决。“总算能睡个好觉了!”日前,高阿姨开心地说。这样的转变,正是我市推进“房前屋后”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的一个生动缩影。

  “房前屋后”的人居“小环境”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市攻坚办人士介绍,今年4月底,无锡将噪声污染、垃圾堆放、黑臭水体、异味治理等八大类问题列为“主攻目标”,掀起一场覆盖城乡的攻坚行动,推动解决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问题。截至8月底,首批132个省级重点问题已整改129个,第二批79个省级问题也基本整改完毕。

  在无锡城乡,越来越多的“房前屋后”正发生可喜的“微变化”。走进尤渡苑小区,曾经每到傍晚,高分贝的广场舞噪声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如今,一场多部门联合的“降噪行动”带来改变:活动场地被规划至远离居民楼的位置,小区关键点位安装了3台噪声监测设备,还发布管理通告明确活动时间和音量限定。现在,现场实测噪声稳稳控制在50分贝以下。

  滨湖区河埒街道北桥村部分村民的房前屋后,曾是建筑垃圾偷倒的“重灾区”。市攻坚办联合执法部门雷霆出击,迅速锁定涉事车辆并依法处罚责任人,同时组织清运了60余吨建筑垃圾,并在周边覆盖防尘网,增设警示标识和监控设备,整改后再没收到环境投诉。村民李阿姨站在自家门口笑着说:“现在开窗通风,再也没臭味了!”

  新吴区硕放街道某老旧小区则面临更棘手的挑战——因污水管网老化,居民楼周边污水四溢,黑臭水体面积超80平方米。市攻坚办联合住建、市政部门深入勘察,发现涉及12栋居民楼、总长约800米的污水管道破损严重。为此,施工队伍连续作业7天,不仅更换300米老旧管道、疏通500米淤塞管网、新增20个雨水箅子,还为硬化翻新的道路铺设了防滑地砖,小区内黑臭水体彻底消失了。

  据了解,在完成省级问题整改的基础上,我市还推动梳理出600个县区级问题,持续深化整治。“针对技术类难题,将组建专家团队下沉指导;对拒不整改的问题,执法部门将依法从严查处;对整改进度滞后的,则会同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立案监督等方式强化法律约束。”市攻坚办人士说,市民如发现身边环境问题,可通过12345热线反映,共同参与美好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