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清晨,步入蠡湖渤公岛木栈道,水清如玉,水面芦苇、香蒲等植物随风摇曳,几名在休闲、健身的市民感叹:“没想到今年夏季高温天多,湖水还这样清!”
蠡湖水动力条件差,一度因自净能力弱,水体透明度降低。“如今蠡湖‘水清’底色增强,在今年夏天高温、少雨、低水位情况下再现‘碧水润城’新貌,源于2023年起蠡湖水环境深度治理实施,控源截污、生态清淤、河道整治等工程紧抓不懈,6月以来运行的蠡湖生态活水及蓝藻水华防控工程也是强助力之一。”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蠡湖实现水质总体为Ⅲ类、全湖湖面未出现藻情聚集的佳绩。
引好水、建湿地,蠡湖开始“深呼吸”
滨湖区锦园路边,蠡湖生态活水及蓝藻水华防控工程出水口,每天都有治理后的清水涌出。
“蠡湖与周边水体基本不交换,时间一长湖区水生植物退化明显,每天引入太湖清水,有力改善蠡湖水动力条件,为区域河网水系水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市水利局人士说。
在工程项目智能操作室里看到,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进水、出水的各项指标,出水的浊度、藻密度、总磷均较进水大幅削减。“工程创新采用‘沉淀+气浮’组合水处理工艺,把太湖水去浊、除藻、降磷,再通过长1.5公里的湖底通道送抵渤公岛。”该工程项目负责人张晓赟介绍。2个多月来,这里已累计出水1295万吨,附近湖区水体更清澈了。
生态活水,让蠡湖开始“深呼吸”;沿湖湿地建设犹如为蠡湖装上了天然的“生态过滤系统”,让蠡湖“呼吸”更顺畅。环蠡湖区域整治提升先导段——渤公岛项目建成后,成为天然的“生态过滤系统”。这里道路改用透水铺装材料,新增了有生态截流井等设施的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和湿塘,增强了雨水滞蓄、净化和回用作用,并在沿湖水域增种了沉水、浮水、挺水植物。“不仅景区更生态、更耐看,还增强了净化水质、调节水量作用,使湖湾更好地‘排浊’‘换气’。”蠡湖风景区管理处湿地景观科科长高原说。
此外,蠡湖增殖放流也于2023年起连年推进,通过每年投放数十万尾鲢鳙鱼,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磷含量,为湖体透明度提升提供了新助力。
减污染、通水系,以“钉钉子精神”解难题
控制外源污染、降低内源污染,是蠡湖优化水质的根本性措施。
近期,君来湖滨饭店投入500万元将地下1700余米的雨污水管道全面翻新,解决了管道长期服役、修修补补仍成效甚微的问题。这是市市政和园林局下属照明和排水管理中心对环蠡湖24块提质增效达标区进行排查整治的缩影。2023年起,该中心通过一户户查、一个个管口看,对700个排水户、288公里小区污水管网、440公里小区雨水管网进行全面检查。目前,排查发现需整改的175个排水户均已制定整改方案,整改进度达60%左右,年底有望全部完成。
分散的排水户犹如源头治水的“毛细血管”,市政管网“主动脉”同时加强整治。去年底,市照明和排水管理中心结合市政管网“综合体检报告”,对一些出现渗漏、变形、错接的老旧污水管网进行改造修复,目前山水东路、蠡湖大道等10条道路已完成整治。
控源截污、河道整治也是沿蠡湖板块连年来的治水“头等大事”,每年确定工作清单并以“钉钉子精神”稳步推进。仅滨湖区今年就计划投资8500多万元开展19项蠡湖治理,除了对蠡湖周边排口、污染源加强排查整改、在重点河道种植水下森林等,还首次统筹推进漆塘浜等入湖河道及支浜上游箱涵排查整治,持续稳步提升区域防洪能力及水环境质量。32条入湖河道均已实施综合整治,至6月有27条已达地表水Ⅱ类标准。
蠡湖还通过生态清淤这一“内科手术”打好“健康”底子。去年底,宝界桥以东、金城湾公园橡胶坝以西的蠡湖水域完成生态清淤,清淤面积1.736平方公里,共清出淤泥61万立方米,有效降低底泥中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去年蠡湖湖心国考断面年均总磷指标由2022年年均0.069mg/L降低至0.049mg/L,年均水质由地表水Ⅳ类降低至Ⅲ类,清淤功不可没。”市河湖中心人士说。
蠡湖水质持续稳定向好,周边河道生态优是前提。近日蠡湖支浜陆典桥浜治理工地上,挖掘机在繁忙运土,工人在新建的护岸上种植绿化。“蠡湖未来城水系畅通修复工程正全面推进,除新城河、陆典桥浜两条骨干河道外,零散分布的‘断头浜’较多,连通性较差,水质不佳,而江南地区雨水多,容易在汛期溢流到湖里,为此未来城将系统构建‘1网10河’水网格局,极大提升水面率与水环境稳定性。”蠡湖未来城建设工程部项目负责人章洋说。近年来,这样的蠡湖周边水系连通加码推进:山水湖滨内河水系连通工程已完成,消除了小区管网和内河水质风险;东湖外河东片水系整治工程正在实施,打通万象城周边区域东排曹王泾通道。
强监测、优管护,筑好水生态“防护网”
优化蠡湖水环境,湖水和岸上支浜管护“携手并进”。
6点多,蠡园街道小渲河保洁员就撑着小船打捞水面岸坡垃圾、打理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一天两次保洁,市民电话反映或沿河监控探头发现有垃圾堆放异常情况,保洁员也会接到指令迅速前往处置,使入湖支浜保持水环境优良的好成绩。”蠡园街道水利站站长周鹏说。
在街道河长制工作平台,点点鼠标就能从电子屏幕上看到辖区重要河道实时监控画面,查到水质自动监测仪实时传送的水体溶解氧、氮、磷等指标。“遇到气压低等天气,水质指标就会异常,与系统联网的河道增氧曝气设施就自动开启。”周鹏说。该平台还配有2架无人机用于日常巡河。通过各级河长巡查、监控探头监视和无人机巡飞,河道实现了精细化管护。这亦是沿蠡湖支浜管护的写照。
高科技设施在河道养护中的显示度正越来越高。近期,雪浪街道漆塘浜、花园浜660余米暗涵,通过全地形机器人、工程物探设备等完成了地形断面测绘、淤泥方量测算等工作,正在制定工作方案,对上游约0.48公里箱涵开展整治。“以前遇到长时间暴雨,一些河道水质就下降、河水变浑变黑,病症往往在箱涵里。有了这些高科技设施,河道管护、治理更能有的放矢。”滨湖区水利局河长制工作科科长孙丽说。
在蠡湖大桥旁浮台上,“蠡湖湖长工作站”担起蠡湖水环境、水生态“全科医生”职责。“我们运用无人机、高光谱水质浮标、AI藻类识别等技术和设备,定期对湖泊巡查、精准诊断以及对治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大力推进水生态建设。”负责工作站运行的德林海公司技术负责人徐项哲说。最近他们又新上了一套数字化监测系统并与市防办等部门联动,可实时显示水文、水质数据及影像,使监测更智能、高效。
扎实的河湖长巡查机制加上先进的治水科技设备加持,织密了蠡湖水生态“防护网”,增进了水清岸绿民生福祉,提升了城市发展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