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堰桥街道全面融入惠山经开区功能区,这片著名的“改革之乡”正在迸发出全新活力。经反复论证后启动的“一区两街”功能区改革,推动惠山经开区“项”上拔节,27个省市项目全面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多点开花、齐头并进,逐步发挥出“1+1>2”的新优势。在惠山,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以改革“五重奏”拨动的发展强音。
2025年时过半程,惠山以改革驱动融合发展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向新向好”。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4.15亿元,同比增长5.3%。“深入实施空间重塑、产业重构、财力重整、城市重建、活力重振的改革‘五重奏’,加快‘脱胎换骨’、实现‘鲲鹏迭变’,推动惠山由内到外焕新、各项工作走在前列。”惠山区委主要负责人说,经济底盘在改革中筑牢韧性根基。
产城融合,改革重塑空间格局
地铁S1线堰桥站西侧,惠山龙湖天街于前不久破土动工,预计2027年建成开业。作为惠山新城TOD未来之芯商务枢纽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将与同时落地的希尔顿酒店品牌集群、科学文化产业促进中心等形成城市新坐标,以“轨交+商业+文化”融合的模式,重塑惠山新城空间格局,助力惠山经开区功能区打造“城市副中心”。
素有无锡“西大门”之称的钱桥,正在以惠山高新区的全新面貌加速推进“产、教、科、人、城”深度融合,加快重塑山水共生的城市风貌、构建产城融合的创新集群,打造环太湖科创圈的重要节点。“抓住洋溪河整治提升与无锡职教园建设两大关键抓手,深入实施‘机器人+’新科创、‘道口+’新服务、‘影视+’新文创、‘水岸+’新消费四大策略,用最好的资源塑造新经济和新质生产力。”钱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四方通衢的无锡“新门户”,惠山枢纽区拥有无锡市区唯一长三角城际高铁十字交会车站,在建的盐宜铁路在此具备始发终到功能,“枢纽+服务”推动前洲街道、玉祁街道相向而行,形成咖啡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量子产业园、创新科技园四大园区。随着摩尔线程系统级产品研发总部项目签约进驻,南京邮电大学无锡校区即将启动建设,新兴产业与青春力量在此萌动,“科产城人”融合加快推进。
在《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4》揭晓的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上,洛社镇从上年的第36位提升至第34位,位列无锡7个上榜镇之首。从传统产业布局中走来,“运河明珠”洛社在现代化经济强镇的跑道上蓄势“起飞”。作为洛社镇引进的首个低空经济项目,从匈牙利引进的玛格努斯项目将进一步推动航空航天产业上下游企业在这里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洛社以‘脱胎换骨示范区、鲲鹏迭变先行军’为总目标,围绕一镇一区一城一站一带等‘五个一’工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洛社镇党委负责人说。
在阳山西路与桃源西路交叉口东南侧,阳山湖国际度假酒店已于去年底开工建设,当前工程建设马力全开,项目主体将于2026年底完工,这一以桃文化为主题的新中式园林度假酒店投用后,将补上阳山高端住宿的短板。“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创新发展‘江南桃花源’,奋力绘好‘桃甜、景美、乐生活’的美丽阳山新图景。”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阳山镇)负责人说,围绕开工建设的盐宜铁路太湖西站,度假区公交专线与特色赏花专线形成“快旅慢游”交通圈,水上游线及夜景亮化工程完成方案设计,立体化旅游服务体系日渐成型。
服务“引擎”,激发产业攀高逐新
服务加码,推动改革发力。在年初举行的全区服务企业发展大会上,惠山拿出《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实施办法》《产业焕新发展区实施办法》两个重磅文件,现场兑现了1220万元政策奖励资金,有效激发惠山本土企业家“二次创业”的活力和动力。
政策落地,活力升腾。近日,惠山阳山产业焕新先导区揭牌启用。占地52.3亩、总投资2.8亿元的地块上,高标准规划建设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定位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领域,吸引‘群凤来栖’。”惠山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截至今年7月,惠山“腾笼换鸟”建设产业焕新区11个,经区工信局审核认定,目前全区符合焕新区入驻资质企业共51家。以政策支撑的产业焕新行动,正推动惠山空间资源效能提升、优质企业集聚融合,加快产业“脱胎换骨”。
服务链优化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惠山抢占“人形机器人”新赛道,以“产业集群+特色专业园区”谋动“链式”发展。走进无锡(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园区一、二期建设正加快推进,计划于年底投用。园区立足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引入外骨骼生产总基地项目、智慧管网机器人项目等一批技术领先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天奇股份在国内率先驶入人形机器人快车道,入选无锡市“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链主企业。
作为惠山“三新四强五未来”产业集群战略中的关键支柱,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两大产业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总营收达214.5亿元,在多重挑战下逆势增长9.59%,航空航天产业总营收增长29.03%,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上半年全区“三新四强五未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350亿元,增速达到3.3%,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零部件、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上半年营收增幅达到两位数,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增速超过40%,成为拉动全区工业增长的强引擎。
改革驱动打造的“强引擎”,集聚起向上向新向好的发展动能。市级重大项目同步跑出“加速度”:54个市重大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94.1亿元,18个新建项目开工14个,开工率77.8%,位列全市前列。
重组合并,“四梁八柱”加速领跑
改革勇闯“深水区”。7月下旬,惠山区发出“动员令”,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重组构建“5+3”(惠山国控、惠山文商旅、惠山科创、惠山招商、惠同控股5家区属国企集团+惠山高科、惠山高新、惠山高智3家功能区国企)新国资管理架构,加快形成发展战略明确、业务板块清晰、专业功能突出、规模体量适度的业务布局,在片区开发、城市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中发挥支撑作用,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中发挥引导作用。这一构建“四梁八柱”的行动,是惠山着眼全局作出的改革“五重奏”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之一。
国企改革持续“深潜”,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在惠山高新区,由惠山高科等国企参与招引的蓝箭航天无锡产业基地塔吊林立,两栋主体建筑仅用6个月便拔地而起,创下蓝箭在全国的项目建设纪录。这里是我国首个不锈钢可复用火箭量产基地,未来朱雀三号火箭将在此完成总装和测试流程。目前,位于惠山高新区的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已引入蓝箭航天、匈牙利玛格努斯航空整机、航天宏图华东卫星遥感研发应用中心等一批项目,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产业集群,打造长三角空天产业“新高地”。
与“逐季提速”的建设节奏相呼应,是一批领跑产业赛道的新项目接连签约、落地,在项目“追逐赛”中提速奔跑。新成立的国企惠山招商集团,有效整合招商资源,形成全区产业资源“一张网”,以招商工作市场化、专业化实现战术突围。1—6月,全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52个,总投资394.6亿元。其中,惠山集成电路与微系统科创基地入列省重大项目储备名单,正在同步推进项目建议书及初步设计编制工作。2月份签约的摩尔线程系统级产品研发总部项目,选址惠山站附近孵化器大楼,计划打造长三角首个未来中心展厅,不久将正式投用。
激发活力,锻造韧性,功能区改革成为惠山“稳”与“进”的关键一招。惠山持续深化“3+1”功能区建设,重塑空间,推动各功能区从物理整合转向化学融合,进一步提高惠山全域整体规划协同、空间协同、功能协同、产业协同水平,打造现代化、高品质的“无锡新门户,城市副中心”。在上半年惠山高新区获批成立、洛社镇成功跻身省级经济发达镇的基础上,下半年目标明确:惠山经开区在国家级平台上实现争先进位,阳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创国”全面起势,惠山枢纽区建设全面启动。“发力‘下半程’,决胜‘十四五’,惠山将进一步以改革破局,以创新突围,迈出‘脱胎换骨’坚实步伐。”惠山区委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