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到初中讲台,再到市教师发展中心和多所高中教育的管理者,无论岗位如何变动,“立德树人”始终是他坚守的育人初心。在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蒋志远的心中,永远激荡着对教育事业的深沉情怀与远大构想,他用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智慧和担当,书写着一位教育追梦人对“更有格局的优质教育”的不懈追求。
系统架构探求学校发展的内生机制
校长是教育的传播者、实践者和领导者, 不仅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更承载着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热切期盼。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个校长的重任。不同学段、多所学校的教育管理经历,让蒋志远校长更加注重思考教育管理者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他认为一个好校长的标准是在校长离任之后,其所建立的机制、营造的文化依然发挥助推作用,这样的校长才是真正的好校长。因此,他在每一所学校任职,都会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教育哲学、发展规划等,继承已有经验,改进技术路径,完善发展机制。
在江阴高级中学任职期间,他通过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研制,将上述思考融合进顶层设计中,把学校发展规划转化为十个大类的专业化改进行动,并通过年度实施方案、年度重点项目、年度评估展示等方式,使规划的实施成为一个闭环。这不仅让师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和“获得感”,更激发了学校发展的内生“主动感”,为学校长远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学校研制和实施系统化的“领跑者”课程体系以来,一线教师自主创生了多个省级课程基地、工程教育联盟等改革项目,学校实现了省级内涵发展项目的全覆盖,以高考成绩为代表的教学质量也不断提升。
学科协同打破综合育人的分科壁垒
“只有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为教育事业发展激活力、增动力,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蒋志远深知这句话的重要性,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积极探索管理层面、学科层面的协同化。在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任职期间,面对多部门合并后亟待理清运行机制的现实需求,他梳理“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结构机理,构建了市教师发展中心的专业化运行机制,使新机构迅速实现有序运行,并获评江苏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
2020年,他到江阴高级中学任职时,学校《高中班级学科协同教学共同体建设》被立项为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在实验的过程中,他发现可以从学科角度和组织角度开展综合育人的深化研究,于是他构建了以“学科+”为基本路径的物理课程基地等省级建设项目,从组织变革角度构建“四有”好教师团队、“领跑者”学习社群等跨学科组织形态。其中“领跑者”好教师团队由蒋志远领衔,由30位来自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团队传承“敢为人先、领跑未来”的领跑文化,以“协同”理念创新难题破解的形式,以“辈学”传统创新团队建设的范式,在文化中明价值、在课堂中育师德、在变革中强团队、在协同中提师能、在合作中广辐射,探索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之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团队建设以来取得丰硕成果,在2024年终期评估中荣获江苏省“优秀”等第,并衍生出多个省级课题和内涵发展项目,破解了跨学科协同、综合育人的一些难题,为传统教研组等组织形态的变革提供可能路径,培养出一批“教书育人的坚卓先行者、课程教学的创新领导者、反思续进的谦卑学习者”,有效辐射和引领了区域教师发展,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履职尽责助力优质教育的良好生态
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蒋志远认真落实“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积极参加市政协委员江阴联系小组、江阴市政协民主监督员小组等各种履职活动,并多次围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积极建言献策,参与了江阴市政协“国际化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恐怖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危害”等提案和社情民意的撰写。2022年,他参与撰写的《国产恐怖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危害亟需重视》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录用,为无锡和江阴市政协赢得了荣誉,也充分体现了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为充分发挥名校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蒋志远积极发挥“龙头”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影响力,参与了各类线上、线下讲座、直播活动,通过《帮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等家庭教育讲座,向广大家长和社会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呼吁家校社同心同向,共同构建滋养孩子健康成长的优质教育生态,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称赞。
展望未来,蒋志远表示,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基础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而专业地建言献策,为书写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供稿来源:江阴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