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华,女,1981年10月生,博士,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委员、无锡市政协委员,民革无锡市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支部主委。

       先后荣获2016年亚太领先年轻创新者、第15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16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9年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APEC(亚太经合组织)科学创新研究与教育奖(国内首位获奖人)、中国发明专利银奖(排名3)、中组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等多项荣誉。

专注研发,做食品安全的守护者

       匡华本科就读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之后在中国农业大学读研究生,求学期间,她亲身参与了如“辣椒酱中苏丹红”“啤酒中甲醛”“奶粉中三聚氰胺”等重要食品安全事件相关样品的测定和分析。她注意到国家每年大量投入资金,却无法有效扩大食品风险监测范围,依赖实验室高端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检测技术无法满足海量食品的检测需求!因此,2009年博士毕业回到江南大学之后,她果断地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移到“现场快速、廉价检测技术”开发上来,研制了农药、重金属、生物毒素、抗生素等高特异性识别抗体,建成了国内覆盖面最广、种类最齐全的食品安全用抗体库,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目前,匡华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8件;制订了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部分免疫试剂成功推向国际市场。2016年,她被环太平洋地区21个APEC成员经济体的科学、技术和创新官员提名为亚太领先年轻创新者,授予了“2016年亚太经合组织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为大陆首位获奖人)。

追求卓越,实现从“0”到“1”的突破

 

       食品类别五花八门,食品污染物常常痕量存在,如何屏蔽食品基质干扰,实现污染物的高灵敏、可视化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分析的重点内容。匡华和她的团队通过研究证实,基于等离子手性信号的检测灵敏度达到了单分子水平,率先提出了基于等离子手性纳米结构光学活性的定量检测方法。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和能源部网站介绍了相关工作,指出该方法的灵敏度“比目前最灵敏的检测技术还高出了50倍!” 匡华及其团队开展手性纳米生物传感快速检测技术,开展了生命过程的手性调控创新研究,发展了系列食品安全免疫快速检测试剂和产品。领衔团队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基础类),研发成果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8件,制订了7项国家标准和6项粮油检验行业标准,入选2019、2020、2021年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并入选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先后荣获亚太经合组织科学创新研究与教育奖(APEC Science Prize for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SPIRE)、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5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16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

立足本职,用心写好“委员作业”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力争当温暖的教师、做有温度的教育。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努力增强履职本领,积极建言献策,力争为无锡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匡华如是说。

       匡华热爱教学工作,积极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担任江南大学“梦想公开课”导师,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开设了6门课程,她主导录制了江苏省英文精品课程Food Immunology,参与主编的教材Food Immunoassay 入选江苏省十三五精品教材。
       作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无锡市政协委员,在履职之路上,匡华坚持用心用情做好调查研究,积极为教育事业发展呼与鼓,书写新时代政协委员的履职风采。她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针对高校自身缺乏成果转化专业化管理服务,以及考核机制偏向和人才紧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尤其在推动成果与市场需求更好对接方面,她建议由企业主导,联合科研院所,打通企业的需求链,其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用。
       “这几年的履职之路上,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事事有回应,件件有回响’,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可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一定作用,这让我更加珍惜政协委员这一身份,也极大地激发我履职为民,为教育事业积极建言献策的动力。”匡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