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随着“粤电83”轮缓缓驶离位于长江江阴段的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码头,全国产化首套移动式大型旋筒风帆的实船应用在此顺利完成“首秀”。中船澄西在30天内就圆满完成了该项目的高难度安装与调试任务,比原计划提前3天。从该企业获悉,至此,中船澄西今年已完成101艘修理船的出厂任务,产值迎来“丰收季”。

  据悉,“粤电83”轮总长229米,此次加装的2套移动式旋筒风帆(也称转子帆),是一种利用旋转的圆筒产生马格努斯效应,将风能转化为推动船舶前进动力的装置,达到节能目的,是名副其实的“减排利器”。它由玻璃钢筒、钢质塔筒等构成,单个转子帆重量达110吨,高度25米,直径5米,最大工作转速180转/每分钟,最大推力可达到300KN以内。

  相较于传统帆船,转子帆不受风向限制,在横风和斜风状态下均能工作。同时,转子风帆系统里配备的一体化智能中控,能自动依据风速、风向调整风帆工作状态,以获得最佳动能,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据测算,这两扇“风的翅膀”将为“粤电83轮”带来颠覆性改变,视航线情况最高可实现5%—8%的节能效果,平均每日节省燃油约2吨,年均可减少1600吨温室气体排放。

  自2023年以来,中船澄西已累计为国内外6艘船舶加装20套转子帆,同时还建造交付21套转子帆,实现了固定式、移动式、折叠式全类型覆盖。此外,近年来,中船澄西还完成了船舶螺旋桨换新、消涡鳍改装、球鼻艏换新、有机硅油漆、脱硫装置安装、风筝系统加装等多类型船舶节能减排工程。其中,2025年至今已完成20艘船舶节能减排工程项目。

  中船澄西亮眼成绩单的背后,除了企业自身的攻坚拼搏外,也离不开口岸营商环境的坚实托举。为精准破解企业生产时间成本难题,江阴边检站为中船澄西量身定制“一船一策”专项服务套餐,针对23艘“优先级”船舶全面优化边防检查流程,真正实现船舶入港“随到随检”、船员登陆“随下随行”,以“边检速度”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中船澄西还持续深耕国际合作、拓展供应链布局。就在刚刚圆满结束的第八届进博会期间,中船澄西还与加拿大、芬兰和日本企业集中签约采购,交易金额达6000万美元,主要包括发电机、自卸系统和电推系统等,将用于重吊船、多用途船和自卸船的建造。目前,中船澄西自建的这三个船型市场占有率均为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