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企业扩产腾挪的空间资源需求如何保障?前不久,惠山阳山产业焕新先导区揭牌启用。占地52.3亩、总投资2.8亿元的地块上,高标准规划建设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定位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领域,吸引‘群凤来栖’。”惠山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惠山“腾笼换鸟”建设产业焕新区11个,经区工信局审核认定,目前全区符合焕新区入驻资质的企业共51家。以政策支撑的产业焕新行动,正推动惠山空间资源效能提升、优质企业集聚融合,加快产业“脱胎换骨”。
作为工业强区,惠山把抓住实体经济和支持企业做强作为发展根本。今年初,惠山聚焦企业发展最关键、企业家最关心的资源要素——土地和空间问题,发布《关于加快打造产业焕新发展区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每个板块规划建设100亩左右的集约集聚发展的产业焕新发展区,用以保障因配合用地连片整备而腾挪、需新增产业空间的优质企业的发展需要。
位于阳山镇刘备巷的惠山首个产业焕新发展区,面积突破百亩。负责建设该产业焕新发展区的惠山文商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按照生态园区理念,园区内建设一批符合要求的高标准通用厂房,同时结合企业诉求建设一批专用型定制厂房,并配套一定的研发、办公、员工宿舍及生活配套设施等。
城市更新,以“减”促“加”。建设年代较早的杨木桥工业园区,内部厂房布局散乱,土地利用率较低,被列入改造重点。园区清退低效企业,保留优质企业自主升级,同时通过镇村联合、村村抱团方式,由阳山火炬村、普照村等5个村联合镇级国企平台共同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地块整体容积率提升至2.4以上。企业数量减少了,但全新的产业正向“新”而来。“老旧园区升级焕新,既集约了土地资源,又让同类型企业抱团发展,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成为‘小而精’的智能制造新载体。”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按规划建成的现代化厂房,精准聚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领域,首批入驻企业已获颁入驻钥匙。
惠山全域行动,推动产业发展由内而外增“动能”添“活力”。据前期摸排统计,惠山两年内待征收企业和扩产企业共有1200多家,企业焕新需求旺盛。根据相关政策,惠山专门制定了配套的优质企业评估体系和产业空间保障流程图,通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成长曲线、人才浓度、创新指数等要素科学赋分,按评估分值高低分类统筹安排空间保障计划。
到目前为止,区和镇街联动对清单上的1200多家企业开展上门走访。对有安置需求的企业,通过优质企业评估体系,初步建立了一个符合安置条件的优质企业库,其中不乏总分达到90分以上的“特优”企业。“对于进入优质企业库的待焕新企业,将做好跟踪服务,确保发展空间及时保障、优质供给。”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区相关部门正和有意愿去阳山产业焕新区发展的入库企业进行深入对接,充分了解企业对厂房等空间的具体需求,作为设计、建设和后续运营管理的重要参考。各镇街正加紧开展辖区内各类产业空间摸排挖潜,梳理焕新区地块、新建和存量载体空间三张供给清单,为满足新老企业发展需求提供支撑。“以‘集约焕新’的办法,创新唤醒‘沉睡’的土地,全域规划重塑碎片化的空间,深度推进‘脱胎换骨’‘鲲鹏迭变’。”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