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光为延伸的钢轨镀上坚韧的微光。列车穿行于都市楼宇的轮廓间,流畅的线条勾画着城市跳动的脉搏……这幅流动画卷的背后,是一位企业家在铁轨旁十年如一日奔跑、追逐光亮的足迹——他就是无锡市政协委员、江苏亚冠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荣。
牢记初心 焐热轨道“中国温度”
亚冠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产业前瞻为导向、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综合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耕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和城市生命线监测设备的研发、制造与服务。谈起创业初心,陈建荣的记忆总会定格在十年前:某地铁检修车间,一枚标价天价的进口产品,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谈何中国制造?”时任国企技术员的他,毅然辞职。在无锡郊区,他租下5000平米的旧厂房,带着最初的8人团队,一头扎进了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研发的荆棘之路。实验室的灯光常常是园区最后熄灭的星火。为了攻克传感器毫厘之间的精度误差,他们经历了成百上千次失败,报废的原型零件在角落堆积如山;为了验证设备在极端严寒下的可靠性,团队在-30℃的模拟冷库中一待就是一整天,“睫毛结霜,呵气成冰,手中的设备记录却不敢停歇”。正是这份沉甸甸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
当2023年无锡地铁3号线首次成功以国产监测设备替代进口产品的消息传来,整个团队沸腾了——多年辛勤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此次技术创新不仅显著降低了日常维护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与监测精度,也有力推动了业主在“设备智能化运维”和“人员扁平化管理”方面的改革进程。回首这段“破冰”之旅,陈建荣感慨道:“最难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在至暗时刻依然坚信‘我们能行’的那份信念。”
天道酬勤,破茧成蝶。亚冠科技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重量级资质,并多次被评为滨湖区优秀企业、年度税收成长型企业、年度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年度科技创新优秀企业,荣获无锡市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等,成为无锡乃至全国轨道交通领域“智造”新锐的代表。
创新引领 在“无人区”点亮中国之光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亚冠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2年,随着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印发,陈建荣带领企业紧跟国家战略脉搏,将绿色、低碳、智能、模块化的理念深度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
在轨道交通核心部件领域,他们向号称“永不松动”的进口防松螺母发起了挑战,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偏心式防松螺母。这款国产“铁拳”产品,不仅防松性能比传统进口产品提升约20-30%,一举打破了国外巨头在该领域长期构筑的技术壁垒,已成功应用于在建铁路项目及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中,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安全可靠增添了一枚沉甸甸的“中国砝码”。
在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的浩瀚蓝海中,亚冠科技研发团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数字孪生为三元核心引擎,精心锻造出新一代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平台,成功打破云架构下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大数据高速处理的技术瓶颈;态势研判与计算仿真实现指数级跃迁,事故预警响应由分钟级骤降至秒级,漏缆监测精度跃居行业首位,大幅提升了我国轨道交通“高可靠、高精度、快响应、强智能”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运维保障水平。其自主研发的高压直流牵引设备整体绝缘保护系统,更是破解了行业多年的杂散电流防护顽疾,为地铁安全筑起-道坚实的“绝缘长城”。这些创新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昆明、苏州、无锡、东莞等全国几十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中。
十年磨一剑,创新结硕果。截至目前,亚冠科技已累计获得5项发明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55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和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这一项项知识产权和荣誉背后,如同璀璨的星辰,记录着他们在“无人区”探索的足迹,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硬核力量。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要有人才。陈建荣说,亚冠科技的成长壮大,主要是有一支国家高层次人才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首席专家领衔的精英研发团队,是他们为企业注入了不竭创新动力,也使得亚冠科技先后荣获江苏省“双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无锡市“太湖人才”创业领军人才、滨湖区“滨湖之光”创业领军人才等荣誉。
履职为民 让“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作为无锡市政协委员,陈建荣的履职词典里,“发展”与“改革”是高频词。2023年9月,在蠡园开发区首次三级政协委员联席会议上,他直言:“打破信息孤岛是改革关键!”建议建立政协机关、企业、政府部门的动态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政策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这一建议迅速被纳入滨湖区《关于建立开发区政协委员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他提出的“科创企业动态循环更新”模式成为区域转型升级路径之一。
在市十五届政协一次会议上,陈建荣带了一份沉甸甸的提案《关于优化焊工取证制度的建议》,他经过深入调研,发现焊工无证上岗作业现象较为普遍,不但影响企业的合规健康发展,更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潜在隐患。因此,他建议采用理论考试+实操考试总分合格发证制度,同时增加实操考试总分占比;简化考试报名所需材料及流程,减少无谓的证明材料;鼓励企业组织员工参训考证,提高有证员工的待遇,降低员工流动性,减少安全风险。“这份专业建言,迅速结出果实:无锡市率先试点‘实操能力加权考核’新模式,为焊工技能认证开辟了新路。”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2023年市两会上,陈建荣基于深入调研,在提案中提出了一个引发热议的观点:“购房补贴政策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取消首套房限制,改为按照购房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同时根据不同的人才类别设置补贴上限。”这一提案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予以采纳,为无锡吸引留住人才贡献了智慧。
担任政协委员以来,陈建荣的履职足迹遍布城市发展的多个维度。他先后提交了多件关乎发展、紧贴民生的提案,如《关于加强社区(村)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建议》(被滨湖区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关于实施太湖湖岸湿地建设并推进河湖岸线绿化美化的建议》《关于加强无锡名人文化建设的建议》等多件提案。这一件件提案,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名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责任江河,滋养着城市发展的沃土,生动诠释了“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
陈建荣深知,政协委员不仅要在参政议政上建真言,更要勇挑社会责任。在无锡市耘林乐老基金会发起“2019助老项目资助计划”后,他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在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时,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在无锡市“红十字——帮你回家”易走失人员定位手环项目成立时,他又一次毫不犹豫伸出援手,为守护特殊群体安全贡献了一份力量。
“企业成长于社会,回馈社会是应尽之责,政协委员的身份,更让我时刻牢记这份担当。”陈建荣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千钧责任。
钢轨,向着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坚定延伸。陈建荣的追光步履,从未停歇。他表示,将继续带领亚冠科技在轨道交通、城市生命线等前沿领域深耕核心技术,以更卓越的“中国智造”成果,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澎湃的“亚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