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歌手陈楚生的“荒芜之境”2025巡回演唱会杭州站现场,一位来自无锡的“硬核粉丝”——无锡有戏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二次开发的文娱机器人Uxi惊艳亮相。在几万名观众面前,Uxi凭借先进的面部识别与情感交互技术,在台上与陈楚生展开了系列互动。
不同于一般的场景试水,Uxi已经是一款非常成熟的服务类商品。无锡有戏计划年内实现百台文娱机器人集群控制系统量产,支持超大规模舞台协同表演。
将视线从场景移至产线,在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2025年,已接连落地意优、安尼迈等一批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无锡正在思考如何继续提速,率先站定最优的市场位置。抢占商业化赛道,一场多产业协同、多资源联动的人形机器人生产制造大幕已然拉开。
市场显露,产业热土持续聚能
无锡有戏是由国内头部机器人企业和文娱公司联合成立的文娱机器人企业。作为滨湖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之一,和许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不一样的是,无锡有戏不光场景明确,过硬的创新实力和背景也让其更接近市场应用。“市场已经显露,谁能更快投入生产,谁就能更好把握市场、获得价值收益。”总经理李健表示,目前已有500多万元的在手订单。
人形机器人本身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的研发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由于控制技术和算法的“缺位”一直难以落地应用。今年初,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火,一颗“聪明的大脑”正在被补足。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就在“眼前”。
这种“必然”,也为一座有雄心的城市预定了产业路径。
2024年,无锡正式把人形机器人列入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并出台了《无锡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在这一鲜明的“旗帜”下,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应用步伐加大,并且化作“流量密码”为无锡持续聚能。
去年7月,无锡隆盛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零部件智能产线上,首个人形机器人“上线”,解锁全市首个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10月,最新版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来到无锡企业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进行实地训练;11月,天奇股份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今年1月,软通天擎机器人公司在无锡发布了旗下首款交互与教育双足机器人天鹤C1,定位科研教育和交互服务场景。
从零部件链条扩展至全链,近年来,不光优必选、安尼迈等头部机器人企业陆续落地无锡,滨湖、锡山、惠山等板块也相继以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形式,招引集聚了一批创新研究项目。
多元场景开花、明星企业加码、重点政策加持,构成了无锡人形机器人产业生长的基础土壤。然而,要想成长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产业,“吆喝”过后才是真正的“答题时间”。
发挥优势,从场景延伸至产线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一项最新预测显示,未来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无锡已有一批发展相当成熟、手握筹码的企业蓄势待发,力求瞅准时机接轨入局。
去年,无锡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联盟揭牌,汇聚威孚高科、鼎智智能、万迪动力、华光汽车部件、蔚瀚智能等产业链上的无锡本地头部企业,形成从研发、制造到市场的协同合作。这场“有准备的仗”很快有所收获,在联盟成员的通力合作下,意大利IEMA公司今年2月与惠山国控集团、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联盟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
软通动力在谈到落子锡山时提到,主要是看中这里雄厚的产业基础,依托本地人工智能与3C制造产业发展优势,将重点发展人形机器人本体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开展人形机器人的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软通动力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未来可以进一步为本地制造业集群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在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中,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成本占比超过50%,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实力影响人形机器人的最终性能表现和制造成本。“谁更快进入产业链分工,谁就更能掌握发展主动权。”业内人士指出。
如何优先让“产线”转起来,无锡思路清晰——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小脑”“肢体”对应着人工智能、芯片、算法、传感器、关节等无锡近年来深度布局的产业领域,在无锡市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有相关阐述:发挥芯片、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现有优势,依托江苏省模式识别与计算智能工程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等,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型协同运动与控制算法、多模态感知与环境建模、云边端一体计算架构、通用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
优化生态,产业创新成效显著
擅用产业基础构筑的“无锡优势”已经逐步显露。
去年10月,锡山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园正式开园,千烨科技是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这是一家专门从事机器人灵巧手设计研发的小型初创企业,团队不过十余人。公司成立至今不过2年,其于去年完成开发的初代灵巧手就已经收获了不少订单。
对于创新细节的追求,让无锡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15年到2024年期间,无锡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总量572件,发明专利授权率达57%,在江苏省内与南京并列第一,尤其在机械手和电机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达到392件。在去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上,来自无锡的巨蟹智能获评人形机器人核心驱动奖,意优智能获评人形机器人卓越供应商。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从来就不只是一家企业的事情。如果说创新是内在能力,那么产业生态的构筑则是对这场竞争力持久赛的补给。
2025未来产业生态大会,让人们看到了无锡对于诸如人形机器人这样的产业在生态上加注构建的决心。今年1月,无锡市获批筹建江苏省人形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这是国内首个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的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将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支撑。此外,无锡经开区设立了1亿元专项支持资金,用于评选并支持智能制造、大模型等国内首创性创新应用场景方案的落地。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无锡牵头建设无锡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加速产品研制和推广。由丁汉院士领衔成立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致力于提升人形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全身协调移动、灵巧操作及人机交互能力,目前,研究院团队规模已超百人,申请发明专利超50项。
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共振,发展生态、市场机遇叠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无锡正大步迈入“机器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