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宜兴港港口,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一艘艘货船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起重机将一个个集装箱精准“抓起”,开展有条不紊地作业。“以强劲态势实现开门红。”宜兴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俊介绍,今年1至2月,宜兴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2233标箱,同比增长122.78%,创下历史新高。

  近年来,无锡加速推进航道整治,为内河港口发展带来利好。作为长三角腹地重要物流枢纽,宜兴港紧紧握住内河水运这把“金钥匙”,深耕拓展航线、硬件升级、精细服务等关键领域,成为无锡“双联双提”工程中的亮丽一笔。2025年,宜兴港预计新增运力30%,全年箱量目标预计突破8万标箱,打造长三角内河航运“强枢纽”。

  分析亮眼成绩单,宜兴直达上海洋山港的航线发挥了关键作用,化肥、铜等重点货物货值飙升近2亿元,背后是产业活力的深度释放。以线缆产业为例,其前端制造急需的原材料铜对运输时效要求极高,以往依赖公路运输,时效慢、成本高。去年,宜兴至上海洋山港直达航线开通后,运输时效从原来中转的7至10天减至2天以内,成本方面,每标箱较公路运输节省30%,企业负担大幅减轻。而这背后,“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服务与愈发精密的航线网络相得益彰,满足企业多元化诉求。

  目前,宜兴港在港营运驳船17条,包括宜兴至无锡、江阴、太仓、南通、上海外高桥等9条航线。“今年航线还将继续加密,部分航线由一天一班到一天多班,实现货物到港即走。”宜兴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此以外,宜兴将加强与周边港口的联动,开设新航线,打造以宜兴为枢纽的集装箱集散地。

  随着港口活力指数的不断增强,释放出的强大吸引力开拓着内河运输发展新思路。最初,与宜兴港合作的船公司仅有2家,通过7年的运营,如今,宜兴港已与26家船公司建立提还箱点合作,更高效地满足了企业的物流需求。今年,宜兴港还将加强与地中海航运、马士基航运、达飞海运等全球知名船公司的合作,为更多外贸企业“出海远航”保驾护航。

  由以往的2.5万个国际标准集装箱升级至7.5万个,去年,宜兴港码头二期工程正式投用,大大提升了港口运力。“投用不到一年,运力已几近饱和。”宜兴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宜兴港港口三期扩建工程已启动前期规划,计划新增3万平方米智能化集装箱堆场,拟建设4个1000吨级泊位。为进一步突破发展短板,三期工程将增设件杂货堆场,拓展服务功能,更好服务宜兴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