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无锡空港口岸国际航班和跨境客流量实现双增长,其中,外籍人士出入境客流量创无锡口岸同期历史新高,这是昨天从无锡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传出的消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站共查验出入境航班2000余架次,同比增长38.6%;出入境旅客21.9万人次,同比增长39.8%,其中,内地居民18.4万人次,同比增长39.7%。
阳春三月,樱花盛放,无锡作为旅游打卡胜地再度“出圈”。“我们在网上看到报道图片,所以很早就做了攻略,这次假期来无锡的鼋头渚赏樱花。”第一次来无锡的韩国旅客郑俊研对赏樱之行充满期待。
今年以来,无锡空港口岸出入境外籍人员2.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60.0%,其中免签入境外籍旅客6500人次,同比增长6.74倍。入境外籍人员主要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入境目的仍以探亲、旅游观光、会议及商务访问为主。
3月28日下午3时许,随着大阪直飞无锡的ZH676航班落地无锡硕放机场,无锡边检站民警仅用时30分钟,便为100余名旅客办理完通关手续。
自去年底我国全面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后,各项便利出入境措施持续释放红利,“免签+直航”便利条件让无锡硕放机场口岸免签入境旅客增幅显著。科技赋能也让通关更加丝滑,去年10月,无锡空港口岸全面启用外国人入境登记卡自助填报终端,成为全省首个实施该举措的对外开放口岸,进一步提升通关流程数智化、电子化,有效减少外籍旅客候检时间,实现“指尖触屏、秒速入境”。
对此,日本籍旅客村上正之感触很深。在所乘坐的飞机抵达无锡前,他已经在乘务人员的引导下,用手机填写好了过境信息,并生成了二维码。“到机场扫一扫就可以了,比以前用笔手写快多了。”
无锡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口岸出入境旅客呈现逐级攀升、增势强劲的实际情况,他们将继续主动与机场、海关、航司等部门沟通协作,提前了解航班信息,科学部署执勤警力。通过优化查验流程、动态调整查验通道、选派外语服务队等举措,积极做好出入境旅客引导和咨询帮助工作,以最优保障、最高效率确保口岸通关安全顺畅,助力无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今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身智能”是今年全球科技界的新热点,也是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中的重点方向。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实体,正在大模型催化下加速产业化落地。
无锡经开区早已在该产业领域“跃先一步”,掌握先发优势,前瞻布局,引入优必选等多家企业,力争在“新风口”中抢占先机。以“AI驱动,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未来产业生态大会暨文心中国行·无锡站活动于近日举行,揭晓了一揽子产业政策、一批前沿科技转化成果等。
“以政策和场景为引领,持续完善孵化、技术转化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无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虹娟表示。
有基础 各类尖端核心零部件加持
小花袄、红手绢,总台蛇年春晚上,宇树机器人“赛博秧歌”惊艳亮相,火爆全网。但你是否注意到,红手绢是直接连在手腕处,从而被带动转起来的,这些机器人没有手。
不过,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正打算为宇树机器人“装”只手。据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张锐介绍,研究院的长处在于机器人的灵巧手与运动控制。打造工业端的重载灵巧手,若想有更多的应用,必须有强有力的下肢支撑机器人稳定行走,宇树机器人便是不错的选择。待后续调试好后,机器人能单手抓取10公斤以上的重物。“该抓取力,在亚洲属于前列。”
灵巧手,是具身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而在无锡经开区,像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这样,在关键零部件有着高精尖技术的企业还有不少。
“我们不仅打破了国外品牌在机器人谐波减速器领域的长期垄断,还可制造全球最好的非金属谐波减速器。”无锡巨蟹智能驱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伟介绍,企业以研发生产谐波减速器和关节模组为核心。谐波减速器之于机器人,相当于关节之于人类。若想让机器人拿得起、放得下,每个动作都离不开它的配合。
巨蟹智能还在这核心零部件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款人形机器人——“小蟹”。就在今年春节前夕,“小蟹”还写了一幅毛笔字,为无锡市民送上了“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祝福。
目前,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都能在无锡经开生产,占机器人整机成本约70%。正是有了这些精密零部件的加持,无锡经开区具身机器人的整机制造,拥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拓场景 以应用撬动产业创新发展
迈入比亚迪汽车长沙工业园,你或许能看到这样一幕:机器人正和无人车无缝协作,这便是优必选旗下的UQI优奇打造的全栈式无人物流方案。
同在去年,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来到无锡企业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进行实地训练,通过产线数据采集,完成与汽车产线提前匹配的训练任务……
如今,“无锡经开造”的机器人纷纷“走”下生产线,准备迈入一个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安尼迈的人形娱乐机器人“Atom”挥舞着手臂,向参展观众介绍着无锡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在科技馆中,无界探索的机器人“钢镚”不仅能回答问题、模仿表情,还能朗诵古诗、一展歌喉;在无锡经开区的课堂中,优必选的“悟空”在唱歌跳舞,以它丰富的表情和语言,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
去年全球征集的无锡经开未来产业创新应用场景中,杀入总决赛的就有巨蟹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在精密制造业中的典型应用:机器人造机器人”,以及优奇机器人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谁在具身智能应用场景的开发上率先走向成熟,谁就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产业等方面占据领先优势。
抢先机 “上下游”成为“左右邻”
“优必选就在我们企业对面,我们已在沟通合作。”张锐看着马路对面的建筑告诉记者。其实像这样“上下游”成为“左右邻”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得益于无锡经开区在具身智能产业的前瞻性布局。
近年来,无锡经开区引入多家行业“大咖”:安尼迈仿生技术亚太区总部落户,建设仿生机器人和各类定制型仿生模型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产线;携手优必选掘金机器人“蓝海”,将打造工业级机器人和室外L4级无人物流车的研发测试及生产总部,聚集一批产业链合作企业,形成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新生态;由丁汉院士领衔,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团队、香港科技大学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团队、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共同建设的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落地,打造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孵化、检验检测四大板块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
串珠成链,聚链成势。目前,无锡经开区正以优必选作为具身本体链主企业,以锡沪港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研发支撑平台,围绕灵巧手、传感器、运动控制以及肢体等核心部件进行技术攻关,集聚以巨蟹智能、蔚动智能为代表的涵盖谐波减速、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重点企业,以及向往创新、银河通用等应用领域的场景企业。
目标到2025年,具身智能产业链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实现小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培育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型企业和一批生态骨干企业,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
下一步,为了吸引更多相关企业落户,无锡经开区还将发布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全球征集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通过“奖励+措施”双机制,形成“孵化到落地”全链条支持,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在无锡经开区集聚发展,以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