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60多位住苏全国政协委员,从南京乘高铁赴京。委员们去年履职的收获如何?今年全国两会,将围绕哪些领域建言献策?出发前夕,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船集团七〇二所研究员胡震。
“调研、跟踪是我去年履职的两个关键词。”胡震告诉记者,去年两会上他提交的一份有关深海装备基础研究的提案,得到了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视。胡震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协调讨论并持续跟踪,共同推进提案的办理落实。“最终双方也达成了很多共识,为真正推进深海装备基础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让我对履职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一定要不断跟踪,把提案落实好。”
胡震曾参与我国智能水下机器人、缆控作业型潜水器、深海载人潜水器等多种首台潜水器的研发工作。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他依旧关注我国深海装备产业的体系化发展。“首先期盼国家未来的中长期规划中,能从战略上把深海科学领域相关工作谋划好。”胡震建议,深海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特别是要把从基础科研、应用技术、深海装备到深海装备产业的全链条打通,从而形成体系化的发展态势。
“另外,还希望国家能把在深海领域取得的一些成果、数据,实现共享共用。打通发展中的堵点,扎实推动我国深海技术装备的发展。”近年来,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带来的变革,也是胡震所关注的。“无论是DeepSeek还是其他工具,未来都会不断改变我们工作的方法和模式,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胡震认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和主体始终是人,人工智能只是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助手,人绝对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