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人民政协报》刊发的《吼!“苏大强”的“小老虎”来了——从三个典型看江苏如何打造“专精特新”企业》一文中,重点报道了无锡市政协委员邵焜琨在做强“专精特新”服务平台上的情况。

 

以下为摘选

 

吼!“苏大强”的“小老虎”来了

——从三个典型看江苏如何打造“专精特新”企业

       江苏,人送外号“苏大强”,2021年,江苏GDP突破11万亿元。截至目前,江苏共培育创建2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包括冠军产品104家,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些“专精特新”,虽然个头不大,但虎虎生威,也是江苏经济杰出的代言人。2022年,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表示,江苏将“大力培育行业单项冠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他们以独门绝技赢得竞争优势”。

 做强“专精特新”服务平台

       江苏的“专精特新”企业中有不少是民营家族企业。无锡市政协委员邵焜琨是家族环保企业的第三代传人。对他来说,继承家族企业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但要带领家族企业升级,可得好好动一番脑筋。

       “在父辈开创事业的年代,环保产业还只是一个小产业。如今,我们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对待这个产业。环保产业正向着国际化、高质量产业发展集群方向改变。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创新工作者,我深感环保产业发展是国势所驱。”邵焜琨说。

       近年来,邵焜琨带领团队将企业从传统环保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打造成国内领先的技术转化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和智能制造平台——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已累计投资孵化生态链企业24家,多家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2019年,国合基地正式写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成为江苏省重点推进建设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2021年,国合基地正式提出“三国三合”发展战略,即与国家合拍、与国际合作、与国企合力。国合基地要创造中国特色“混改”典型范例。

       结合孵化专精特新企业的感受,邵焜琨希望:政府部门在出台专精特新培育政策时,也要多关注平台载体建设。鼓励和引导一批特色产业专精特新科创平台载体建设,为企业的培育和成长提供专业化服务,加速企业成长,提高培育成功率。在宣传引导方面,继续弘扬“四千四万”精神,将争第一、创唯一的精气神与“专精特新”企业的持续创新相结合,树立专精特新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提升社会影响力。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