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十余载的职业教学生涯里,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夏民老师在“课改”的浪潮中不断求索,不断创新思维、技术,让学校的数控专业从无到有,进而“示范全国”。同时,他在教学上专注于“项目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能工巧匠。回首在一线的历练和实践探索,徐夏民在平凡中诠释非凡,用精益求精、敢为拓新践行着“职校工匠”精神。

  1986年,大学毕业怀揣教育强国梦想的徐夏民走上了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讲台,为学生讲授机械专业课程。从担任教师的第一天起,他就认识到教师这份工作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技能,为了教学课件精益求精,徐夏民刻苦钻研教材教法、磨练技能,手把手教学生,深受学生喜爱。

  “相比之下,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实训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深深刺痛了我。”徐夏民说,1996年,在德国马格德堡职业教育学院参加了8个月的数控技术研修。回国后,徐夏民将学到的知识带进课堂,专注于“项目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加课堂新内容。与此同时,还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全国和江苏省职教师资培训操作技能培训指导工作上,使学员在江苏省技师技能考核中合格率达86%,大幅高于同类水平。“当一叠证书捧在手中时,油然而生的幸福感溢满心头。”徐夏民说。

  上世纪90年代,国内数控技能人才短缺。当时,有很多企业邀请他加盟,薪水相比学校工资高几倍,但他毅然拒绝了邀请一门心思搞科研,使学校的“产学研”工作提高了一个层次。经过他改良的普通车床数控化运动精度大大超过同行,得到了业内的高度称赞。在2004年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一路过关斩将,接连取得加工中心职工组全国第八名、江苏省第一名和无锡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技能竞赛是一杆标尺,它衡量的是选手的综合实力。2004年,徐夏民开始指导学生进行技能竞赛。训练工作耗体力更耗脑力。2009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比赛前,徐夏民因劳累过度病倒了,为了让选手们发挥出应有水平,徐夏民一边吃药一边坚持下车间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徐夏民的指导带领下,共获得11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

  如今,学校在数控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被确定为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作为一名普通的职业学校的教师,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神圣的三尺讲台,爱岗敬业,苦练技能,为锻造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徐夏民说,成绩属于过去,但昨天的荣誉就是今天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