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五次会议
 
|
绿色,城市发展永恒底色[]

  无锡,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素有“太湖明珠”美誉。作为全国宜居城市,无锡一直以碧水家园胜天堂的魅力吸引中外友人。然而,自2007年太湖供水危机发生以来,蓝藻就成了无锡市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目前,太湖水质和生态环境条件尚未根本性好转,威胁太湖水质的根源尚未有效遏制,供水危机的悬顶之剑依然存在。太湖水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短板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点’,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力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催人奋进。今年市两会上,“新一轮太湖治理”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参与两会的市民代表也积极建言,涉及水污染防治的建议占了30%以上。大家的热情互动,都瞄准同一目标:从“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起发力,力争把太湖治理打造成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让绿色成为无锡城市发展永恒的底色。

  支招1:投入不再“大水漫灌”,要精准可持续

  “近年来,由于雾霾天气的增多,人们对大气污染更为关心,对太湖水的关注程度却逐步下降。”市政协委员卢益开门见山地说,自2007年以来,我市投入太湖水治理资金超过500亿元,累计实施太湖治理重点工程3400多个,扭转了太湖水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连续八年实现安全度夏。可面对取得的成效,盲目乐观和麻痹思想开始出现,铁腕治太的意识有所消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市太湖办主任顾岗多次强调这句古语。他以国外大型湖泊治理为例,说明持续投入的重要性:日本琵琶湖治理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花了30余年,蓝藻才基本消失;欧洲莱茵河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治理,直到80年代中期,部分河段水质恢复到II至III类。“与他们相比,太湖治理才刚起步,要走的路还很长。”
  卢益认为,如今的太湖水污染,是过去经济发展透支的环境成本,必须要还债了。考虑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太湖治理不能像前几年那样“大水漫灌”的高投入,而要从精准和可持续这两个方向发力,“持续投入,方可避免前功尽弃。”他建议,各条线要继续积极向上争取,更要探索新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模式,公开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果,守住两个确保的底线,持续推进铁腕治污。

  支招2:抓住源头活水,挥别牛奶河、橙汁河、墨汁河

  “小河清则太湖净。”市政协委员赵民抓住了“源头活水”这个牛鼻子,给太湖治理提供一个可持续的妙招。
  太湖湖体水质的好坏取决于入湖河道的表现。无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目前,全市共有河道6519条,其中13条为出入太湖的主要河道。过去几年,我市花大力气整治,太湖水质明显改善,但流域和入湖河道的水质却变化不大,在我市境内的13条主要入湖河道断面达标的仅3条,导致太湖水治理难以突破“边际效应”。
  更令市民头痛的是分布在居民小区和村镇旁边的小河道。“牛奶河、橙汁河、墨汁河等屡见不鲜,已经成为许多群众多年呼吁和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赵民经过调研发现,控源截污不足、河道封堵、污水处理不到位是造成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太湖治理成效,更困扰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强化‘河长制’。”赵民说,起源于我市的“河长制”工作成效显著,但不同地区不同河道还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要进一步强化“河长”第一责任,建立针对“河长”个人的考核机制,明确以水质达标和改善作为考核每个“河长”的标准。鉴于我市断面考核未达标的河道较多,赵民建议要推广制定“一河一策”,特别是对主要入湖河道,城区黑臭河道以及国家、省、市考核断面所在河道,必须拿出水质改善和达标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支招3:科学管控村庄污水,让河道清澈起来

  环保专家告诉记者,从全年监测结果来看,太湖主要入湖河道的断面水质表现不佳,问题主要出在氮磷控制上:“这说明,整个太湖流域传统产业比重仍然比较大,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占比也在逐年提升,从污染负荷来看,向太湖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仍然超过了环境容量。”
  市政协委员徐新宇也注意到这一点,她在政协大组专题讨论时,就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了发言。她认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优美是首要任务。可由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力度较薄弱,农业面源污染成了一个难题,防治刻不容缓。
  “整理河岸乱堆乱放、河道底泥清淤、栽种水生植物等行动都能改善河道水质,可想要一劳永逸,必须要在每个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徐新宇建议,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关键在提高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覆盖率,这一点需要从全局规划的角度去做。
  重建设,更要重管理。顾岗认为,农业面源污染更多是防治管控技术和能力不足造成的。徐新宇在发言中提到,我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在试水更精准的管理,比如锡山区部分村庄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科学管控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污水达标排放,使村庄河道清澈起来。(转载于《无锡日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锡委员会       技术支持:无锡市泰得利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