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进行了大组专题讨论。卫生健康话题每年都是委员热议的焦点,今年多位委员结合无锡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对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的医疗资源整合提出了建议。
公共卫生服务有不足
委员胡建伟说,截至2014年末,无锡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十一五”期末的77.65岁提高到81.91岁,居民健康状况达到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平均水平。全市共有医疗机构2219家,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5.28张,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有医师数2.34人,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有护士数2.67人。
在肯定无锡这几年医疗卫生基建方面的成就后,胡建伟认为无锡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每千人床位数、医生数明显低于周边城市水平,老年病、护理院、儿童、精神、妇产等医疗资源仍显不足。此外,整个公共卫生结构也有难题待解决。比如,疾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急救、血站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不足、业务办公用房偏少、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公共卫生人员待遇较低,长期存在的大量临聘医护人员的身份、待遇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业务用房以及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不足,双向转诊上转容易下转难;社会医疗机构竞争力不强,不能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社区医院应分类管理
委员胡建伟建议,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能力分类管理,医保分类定额,合理解决医保超支负担问题; 继续深化与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医疗协作,加快基层卫生人才培养; 建议确保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高质量服务到位;崇安、南长、北塘区建设独立建制的妇保机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代化妇儿保门诊动态管理机制; 实施市中心血站扩建工程,强化免疫规划管理,以镇为单位的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委员游庆军建议,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其中包括制定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人才帮带制度;鼓励大型综合性医院退休的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制定基层医务人员在待遇、职称评定、住房等方面的倾斜政策。
委员惠莲建议,加大对各地区落实卫生服务中心、站规划建设的督查力度,公共卫生服务要和百姓需求真正对接,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项目管理。
推进区域医联体建设
医联体是这次大组讨论提到较多的词之一。委员易利华对医联体的解释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公立医院共同组成一个医疗共同体,其目标是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使患者能在医联体内部进行合理的流动,做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已开展了系列的实践。
易利华认为,医联体内人员、信息、设备、检验检查、病例资料、品牌等可以共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可能在较短时间迅速提高。对医联体内现有的检测检验设施进行整合,统筹使用医疗卫生资源; 在医联体内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建立信息化平台,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库,医联体内病人医嘱信息、诊断信息、社区健康档案信息、检验检查数据信息等可以共享;逐步在医联体内建立病人报告、检测、预约诊疗、远程会诊等终端。
委员胡建伟建议,在无锡二院崇安区域医联体成立运作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力度促进面上其余三级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纵向联合,实行人才、技术、信息、管理和利益等的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真正建立起社区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新机制。(转载于《江南晚报》)
|